趁最近比較有閒來寫寫之前有興趣的題目:為何我們央行這麼強,近年來每年可以編列繳庫1800億?
若將央行視為一家金融機構,下表為央行從89年至98年的稅後盈餘和ROE,看起來真是一間不錯的公司,每年ROE至少都超過15%,盈餘十年來從897億上揚到2378億,增加了165%。
年度 |
盈餘(億) | 平均淨值(億) | ROE |
89 | 897 | 5,097 | 17.60% |
90 | 1,225 | 6,194 | 19.77% |
91 | 1,089 | 8,508 | 12.80% |
92 | 1,751 | 10,869 | 16.11% |
93 | 2,436 | 10,143 | 24.02% |
94 | 2,014 | 8,550 | 23.55% |
95 | 1,879 | 9,851 | 19.07% |
96 | 2,320 | 12,247 | 18.94% |
97 | 2,325 | 13,676 | 17.00% |
98 | 2,378 | 12,985 | 18.31% |
接下來來看看這家公司怎麼賺到這些錢的,它的業務其實很簡單就跟早期金融機構營運模式相同---賺取利差,借入便宜且短期資金,然後投資於利率較高的債券。
由於央行的特殊地位,其短期資金來源就不外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和為沖銷資金所發行之NCD,這些資金成本都非常的低廉,而投資部位基本上就是利用外匯存底所購買各國政府債券或機構債券,基本上這些債券信用都沒什麼太大的問題。因為台灣長期以來利率相較於各國利率都維持在較低的水準加上可能投資債券的天期較長(個人猜測),因此可以賺取可觀的利差。
既然這麼簡單的業務為何台灣其他金融業績效都是在比爛的,只能說彭總裁英明神武是台灣的巴菲特。
那進一歩分析,像這樣的養券業務最大的風險就是兩個,其一是匯率風險,另一個就是短期利率快速上揚的風險。
匯率風險肇因於外匯存底所產生海外債券投資的匯兌損益,當台幣升值時此部份就會產生損失,若以99年底央行資產負債表顯示海外資產有11.4兆為基礎,若台幣對各國貨幣升值0.3%(大約是兌美金升值1角),就會產生380億台幣的兌換損失。
利率風險肇因於央行是以短支長,因此若進入升息循環後,其資金成本就會逐漸增加壓縮其獲利水準,若不幸通膨超乎預期,使市場短期利率大幅上揚,說不定還會造成負利差的狀況。
但對央行來說這兩個風險都是可控制的風險,這…..不就是作假帳嗎?? 這就好像去賭場玩21點,莊家有電影”賭神”中,賭神所戴的高科技透視隱形眼鏡,可以完全規避不確定性,這已經不叫賭場,這叫做印鈔機。
但是央行為什麼要這麼作? 個人推測有幾個原因:
- 時勢所趨:因為全民都被教育成台灣的國本就是電子業,所以要照顧電子業,絕對不能讓台幣升值,否則電子業就活不下去,這樣他們就要出走台灣,會使很多人家破人亡(好笑)。所以央行就只能不斷的維持弱勢台幣,不斷的拉尾盤作假帳。
- 大到不能倒:99年總預算案編列央行需繳庫1800億佔全部歲入為11.6%,但偉大的央行99年上繳2130億(比預算多330億)。在這樣的情況下,它能賠錢嗎? 所以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全力支持央行繼續作假帳。
- 六星級總裁:這也是全國上下萬眾一心,連立院諸公對他都敬畏三分,這個名號已經使得沒有人敢公開跟他嗆聲,除了去年那個民國100年大泡沫的作者,我對作者真是由衷的佩服,這也難怪他後來也無法在正常的金融業工作了。但就是缺少制衡的力量,才會越來越走向極端。但我個人是蠻敬佩彭總裁的器度與風範。
個人心得:
其實年紀越長對於這種事越來越見怪不怪,因為這個世界莫名奇妙的是太多了,像聯軍打利比亞、美國反恐和政府打房卻又獎勵青年貸款去買房,完全搞不清楚這些事情的邏輯。反正這個世界事物就像一條橡皮筋,拉到極至時要不就是大幅反彈,要不就是斷。
留言列表